第419章 窦太后薨,大汉变天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顶点小说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419章 窦太后薨,大汉变天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9章 窦太后薨,大汉变天

  第419章窦太后薨,大汉变天

  在太学内给这些博士立好规矩之后,陈洛没有过多停留,出了太学,登上马车。

  毕竟考试已经结束,第一批博士全部招好,实际上的教学任务却并未开展,至少要等到来年开春,察举制正式推行的时候。

  故而他现在的工作重心,是应付着朝堂上某些派系的攻讦。

  察举制和太学的出现,无疑是损害了传统勋贵的利益。

  因此这段时间内,那些人找着各种理由,对陈洛进行弹劾,试图证明太学的存在对大汉是一种错误。

  这样的攻击有效吗?

  要知道三人成虎。

  同一时间,大量臣子上书言明太学的不可取之处,换成其他心性不坚的皇帝,恐怕真就是开始犹豫迟疑,叫停陈洛的工作了。

  所幸刘彻的目光没有那么短浅。

  在他看来,太学哪怕短期没能产出的利益,但时间放长远,对于国力提升,绝对会带来极大的催化作用。

  因此面对那些人的上书,刘彻反倒选择在私下里召见了一次陈洛,让陈洛不要在意。

  换成某些平庸的皇帝,只怕是开始叫停之后的察举,缩减太学的规模了。

  那样一来,变革不说全部完蛋,至少废了大半。

  对于刘彻的信任,陈洛自然是“投之以木桃,报之以琼琚”。

  回报的最好方式,自然是把事情妥当办好,以证明刘彻的选择,乃是正确的选择。

  不过达成这样的效果,需要较长时间。

  近段时间内,陈洛要做的自然是扛住那些攻讦的压力,并且在适当的时候,做出一些反击。

  他出仕已经近两年了,在长安城并非毫无根基。

  当然,换成普通人,出仕两年,那和新人区别不大,想要与老派勋贵进行对抗,抵挡他们的攻讦,无异于痴人说梦,完全没有可能。

  只是陈洛并非什么政治素人。

  他背后站有阳夏陈氏,又取得了淮阴韩氏的部分支持,他们在军政两方的影响,不比上书弹劾的那些老派勋贵要低,何况陈洛还有层“帝党”的身份,当初只有赵绾、王臧等寥寥数人,但经过刘彻亲政这一年多的发展,在朝堂上已经算得上是一股不弱的新兴势力。

  不过自己这次作出的反击,倒是规则之内的反击,没有弄出什么大动作来。

  之前弹劾大农令,属于时间紧急,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
  现在这种情况,只用来回扯皮就行。

  反正只要拖延下去,对方找不出什么真正的把柄,最终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,真对陈洛动手,那些人是没胆子的。

  而陈洛闭目养神,思索之时,乃是听见张安的声音透过帷裳传来,“主君,我们府上另一辆马车驶过来了,可能是找您的,我要不要停一下?”

  陈洛睁开眼睛,望向车窗外。

  果然,一辆贴有维新侯府标识马车,正朝着太学驶来。

  要知道维新侯府一共只置办了两辆马车,主要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,其中一辆马车坏了,还可以换乘另外一辆。

  不过陈洛现在乘坐着张安驾驭的马车出门,那么剩下这辆马车驶来,必然只有可能是由李序调用。

  “停着吧。”他点头应下。

  另外那辆马车同样开始减速,片刻后,李序从它上面一跃而下,小步快走地登上了陈洛所在的马车,眼中带有几分焦灼。

  “是有何事?”见状,陈洛压低了嗓音问道。

  若非是有重要的事情,李序想必是等到自己回府再汇报,而非现在专程赶来。

  不过思索之间,他一时真没想到近些时日会有什么大事发生。

  莫非真给那些勋贵找到太学的什么疏漏,打算明日早朝的时候弹劾自己?

  “伯玉,刚才赵大夫是在宫中与陛下议事,结果中途宫人传来消息,说窦太后薨逝了,赵大夫出宫之后,第一时间就派人过来告诉你,没成想你在太学这边,只能告知给我,我没作停留,就直接过来找你。”李序深吸一口气后,语速较快,不过条理清晰。

  汇报完整件事情之后,他眼眸低垂,轻声补充一句,“伯玉,这是出大事了啊。”

  跟在陈洛身边也有好几年了,李序不再像当初那般,毫无政治远见。

  得知窦太后薨逝,他第一反应就是朝堂的格局要变了。

  在明面上,窦太后反对刘彻的革新变法,属于守旧势力,但却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去阻止缓和的变革,外加本身具有相当的威望,故而长久以来,她充当着两派势力之间润滑剂。

  从某种意义来说,窦太后其实是对朝堂的稳定起到了维护作用。

  现在她的消失,代表原有的政治生态被骤然打破。

  这并非好事,或者说不是纯粹的好事,具有两面性。

  对于投机主义者来说,时局的动荡反倒是他们牟取利益的好时候,可陈洛和李序早就已经脱离这个层次,让朝堂维持稳定,更符合他们的诉求。

  毕竟现在太学初立,按部就班地推行下去,大概两三年左右,便能彻底步入正轨,而窦太后对太学所持的态度,实际并不反感。

  因此窦太后的薨逝,在李序看来,反倒会带来不少麻烦。

  听完李序言说的内容,陈洛先是一愣,紧接着双眼微微眯起,开始在脑海中消化整个信息。

  最关键的内容就只有一个,即是窦太后于今日薨逝。

  后续带来的影响,全部建立在这条消息之上,不断进行衍生。

  他最先开始思考的,肯定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内容。

  那就是窦太后薨逝对太学将造成什么影响。

  虽说刘彻已经亲政,但并不能大权独揽。

  尤其是大汉以孝立国,窦太后一直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,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大汉的路线方针之上。

  因此陈洛在此次太学取士中,治黄老的读书人,足足占据三成。

  完全按能力来算,黄老派的读书人想占据这么多的位置,有些勉强。

  不过大汉自有国情在。

  哪怕刘彻渐渐进行改革,但也没有直接否定黄老学派的治国思想,何况朝中半数以上的臣子,都支持延续大汉开国以来无为而治、休养生息的政策。

  要说这些臣子看不出刘彻锐意进取之心,那断然不可能。

  只是屁股决定脑袋。

  他们的官位就是靠着支持黄老学派得来,外加上了年纪之后,往往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的存在。

  因此锐意进取的改革派,经过岁月的打磨,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顽固守旧派,并非只是戏剧里才会发生的事情。

  这些人并不是没有与刘彻抗衡的底气。

  君主集权在汉代并未正式成型,皇帝尚且做不到独断朝纲,说一不二。

  而且宫中的那位窦太后,长期以来都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。

  如果换成其他人来筹办太学,恐怕不会像陈洛现在这样,拥有如此之重的自主性,早早就沦为了傀儡般的存在,或许刘彻之前就想明白了这点,因此坚持选择让陈洛来担任太学之长。

  他凭借着阳夏陈氏的身份,让窦太后熄灭了横加干预的心思。

  这是孝文帝、孝景帝在她面前推崇赞叹过的家族,无数次希望阳夏陈氏子弟能前来长安出仕,为国所用,在她那里几乎刷满了好感度。

  现在自己孙儿得到阳夏陈氏子弟的辅佐,她高兴还来不及呢,于是给足了陈洛自主权。

  当然,窦太后没有明说什么,不代表陈洛真可以肆无忌惮。

  拿到了太学中的自主权,必然是要让渡某些利益。

  因此这次太学取士,陈洛在最终选人的时候,给了黄老学派三成指标。

  只要前来参考的黄老学派的读书人没有特别拉胯,就可以从中选十五人进太学。

  实在过不了门槛,他倒也不会硬选。

  不过黄老学派在大汉兴盛了几十年,人才倒也不少。

  甚至在总体上的质量,在前来参考的各家学派中,可以排在第二,仅次于墨家学派。

  当然,这是因为墨家都是派出精挑细选的弟子前来参考,平均水平肯定不低。

  不过窦太后薨逝之后,太学此后取士倒不用顾忌这些条条框框,完全可以按照陈洛的想法来进行调整。

  黄老学派适合王朝前期的过渡,但对于向外扩张非常不利。

  好比久放的刀剑会生锈,长期没有作战的士卒同样会丧失战斗的本能,让他们与敌人进行厮杀,完全没有血勇与战意。

  因此太学后续取士,恐怕考虑政治上的因素少了,而是根据时局进行详细调整。

  至于窦太后薨逝导致其他的连锁反应,陈洛亦有考虑。

  她作为孝文帝的妻子,乃是整个大汉第二位薨逝的太后。

  毕竟孝惠帝的皇后死于难产之后,便未立新后,所以不存在太后薨逝的情况,而孝景帝的妻子,即现在的王太后尚未薨逝。

  故而在吕雉薨逝之后,间隔五十余年,她是大汉第二位薨逝的太后。

  论起功绩,论起对朝堂的影响力,十个窦太后都比不上吕雉。

  但这不代表现在窦太后薨逝,就无足轻重了。

  首先,这代表皇位上的刘彻,完全掌握了至高的权力,整个大汉无人能在名义上压他一头了。

  对于接下来的变革,这肯定是好事。

  毕竟刘彻是发自内心地支持改革,支持察举制的推行,支持太学的建设的。

  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,陈洛就要考虑如何让自己与刘彻之间的关系,达到合适的平衡。

  当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,时间长了,心态自然会产生一些变化,并非所有皇帝都会允许自己臣子中有魏征这样的存在,当底下人三番五次地违背自己的意志,他们更习惯于用手中的权力,小小的任性一下,让对方把嘴闭上,或者不再出现于自己的视野之中。

  历史上,刘彻建立的功绩无疑是空前的,大大扩张了诸夏的版图,将汉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,并且将数片疆域第一次纳入到华夏的统治之内。

  不过功业建立的过程之中,某些政策导致大汉经济与民生开始衰退,需要霍光与宣帝两代人善后。

  陈洛已经走到现在的位置,对于将来刘彻的某些决策,必然是有影响力的。

  如果刘彻的政策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,引来自己的频频反对。

  那么刘彻是虚心接受,还是心生不满。

  自己无法预料。

  因此他现在就要开始考虑这个问题,如何在刘彻未来做出错误的决定时,自己提出反对意见,却不会招来猜忌与反感。

  想到这儿,陈洛轻揉眉心。

  这个度其实并不好把握。

  自己永远是对的话,那必然会引起皇帝的猜忌和疏远。

  换位思考,手下人指出自己的错误,而且事实验证他永远是对的,那这样聪明的存在,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可控性,恰恰皇权最为忌惮的,就是不可控因素。

  “劳烦伱跑这趟了。”陈洛冲李序点了点头,暂且停止思考。

  “事关紧急,有什么麻烦的。”李序摆了摆手,“要是没什么事,那我就先回府上去了。”

  他这是看出陈洛有事要忙,自己不必在场。

  “好。”陈洛点了点头。

  待到李序离开,张安问询道:“主君,我们接下来去哪?”

  轻靠着椅背,陈洛抿嘴,“先带我去赵大夫府上吧,得去找他确认几个问题。”

  窦太后薨逝的事情,自己必须慎之又慎地再去亲自确认一遍,了解某些细节上的问题,确保自己对于后续的安排不会出现什么谬误。

  故而找当事人问答一番,了解详细,是非常必要的。

  “唯。”张安应答,驱车而动。

  随着马车启动,陈洛缓缓吐出一口浊气。

  自己刚刚所想的最后一个问题并非短期内可以解决,而是需要长期攻克。

  不过窦太后的薨逝,代表大汉变天了,带来的种种突发性的影响,倒是需要自己留意。

  等到将相关的影响处理完毕,自己再去慢慢解决它。

  在陈洛看来,只要有足够的时间,那么这道问题就必然存在解法,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一道难题,而非无法解决的死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57tyc.com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57tyc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